2013年3月28日

commercial company等於close source??

感覺社群對commercial company真的很沒有安全感,但是好像很多commercial company真的也是表現如此

fedora<=因為redhat要完全商業化,將redhat分支給社群,並且支援社群,感覺還不錯
java<=社群不大相信,分支出了open java
mysql<=社群也是不相信,更新也變慢了,核心聽說效能也變差了,現在社群自行分出MiariaDB,fedora等等distribution,已經打算用他來取代mysql
OOo<=也是因為跟公司合不來,社群弄出了libre-office,跟著公司也不玩了,把OOo放出給apache基金會去維護

感覺好像大多數的open source軟體只要給一些公司經營,都弄得水土不服,應該是commercial畢竟以獲利導向,但是open source project大多以服務為導向,文化根本不一樣,所以拿open source來經營是可行,但是要衍生自己的產品(說難聽一點,公司還是想辦法繞過GPL,close source),不是只有維護這個產品,目前感覺比較可行的還是redhat的fedora模式

2013年3月22日

對ubuntu以及linux的無奈...

linux無疑是有多樣性的特性,但是...太多多樣性有點讓人無所適從,比方說有些新手會問我應該要裝ubuntu還是要裝fedora,抑或者是debian

會有這樣的感概是linux在desktop市占比例很小就不用說了,在這樣小的比例下,竟然還要分成那麼多種distribution,真的是開發力道已經很分散了,再者有些版本會開始修改他們的特色

ubuntu除了Mir,跟之前被罵翻天的unity之外,新的政策是,將non-LTS版本維護期限修改為9個月,已經遠遠低於M$版本,等於9個月後強迫升級,感覺好像是沒啥,有人會說反正軟體跟上就好啊!!可是試想你買了商業版的matlab,可能他依賴了某個版本lib,ubuntu強迫你升級之後,你發現matlab突然不能用了@@a,那表示你可能剩下三種選擇:
第一,從此不要升級,要犧牲安全性嗎?我不想要
第二,升級,不要用matlab,那...我花錢買matlab是買辛酸的嗎!?
第三,請軟體廠商或者ubuntu幫你解決這個問題,我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理你!?

看到這種歡樂的氣氛了吧,ubuntu原本吸引大家的幾個原因是,類似debian的軟體管理系統,友善的桌面環境,良好的平台。現在把後面兩者拿掉,我不知道ubuntu將來還會繼續受歡迎嗎?現在windows底下慢慢的免費軟體已經足以提供大多數的功能的狀況下,會不會使用者更加願意付費幾千元,然後可以使用上十年以上來解決這種版本的問題!?讓我們繼續看下去

2013年3月16日

Ubuntu自行開發Mir

理由就是嫌棄別人的東西無法滿足他們想要的功能

先來看看X server以及Wayland,熟悉linux的人都知道,linux有許多視窗管理系統,gnome/KDE等等,主要負責各種視窗的特效,乃至於視窗內容的的交換,他們背後形成的library是gtk+/qt等等
隨著時間變化,X server感覺快要功成身退了,linux的GUI需要有更好的GUI管理系統,同時許多功能也被建置到了kernel裡面,但是walyland也沒這麼快來到,根據gnome的road map,恐怕到了2014春季才轉向wayland為主的系統,x server應該是相容的模式

以X server發展到現在,真的linux圖形處理能力因為種種因素(包含硬體廠商支援的問題)一直弄得不是很好,wayland則是下一代,可是這時候Ubuntu認為wayland也不足以滿足他們要跨平台的需求,ubuntu要同時在desktop/tablet/phone上面建置一套獨立的系統就是Mir

好吧~喜歡也可以這樣弄啦,只是覺得很無言,linux一直讓我覺得很遺憾的就是多頭馬車以及文件不足,文件隨著時間前進略有改善,多頭馬車一直是"文化現象",也只能說祝福了

2013年1月27日

screen與nohup原理

nohup是可以把一些類似抓取ftp image的指令在關掉ssh client後繼續執行的程式,而screen則是更強大的管理工具,當然一般管理員跟使用者根本不需要知道系統的作業原理,但是營養一下也無所謂,不是嗎
http://www.ibm.com/developerworks/cn/linux/l-cn-screen/

2013年1月25日

不可信的free指令!?

我之前就對於free與gnome的記憶體統計有出入感到疑惑??然則一直沒有去追究,最近稍微有點了解到了,其實free是統計各個process間的user space的空間大小,然則linux並不會完整配置實體記憶體給他,有時process申請的heap space也不會一下子釋放,所以導致兩者有出入,換句話說,free指令統計出來的記憶體空間,跟實際的使用空間很有出入

每個process都有各自4G的virtual memory,然則有使用到才會配置,最常動態配置的便是heap,而process會自行管理heap,當申請的時候便在剩下的heap space挖出一塊空間配置給程式,程式歸還的時候process未必馬上抹除,他會先留下來如果短期內程式又有要求,就可以直接給出
更有甚者是,process heap是對kernel做請求,kernel還拖到真的使用到的時候,才將physical memory置給process,不然process heap配置的再多,也只是在virtual space上面

所以啦,加總所有process使用到的空間,未必等於真的physical memory的消耗,也就是說,free指令的結果,看看就好啦:P

參考資料:
http://hi.baidu.com/zzcqh/item/fa4f8eaa410e70736cd4551e
http://www.perfgeeks.com/?p=723

2013年1月23日

IO redirection and pipline

Q1.1:cat file >file
Q1.2:cat file
Q1.3:cat >file


A1.1:命令報錯(cat: file: input file is output file),file變成空的
A1.2:命令成功運行($?=0),但是file變成空的
A1.3:無限loop! file的內容被無限循環的輸出到file本身


這三個問題,貌似好像沒啥了不起,可是仔細看好像不大對勁,首先file真的是指同一個file,一般來說,一般人不會把輸入跟輸出設定成一樣

cat < file就已經算是少人會使用的了,man cat,得到開頭


DESCRIPTION
       Concatenate FILE(s), or standard input, to standard output.

簡單的說,就是接受檔案或者stdin都可以,然後輸出到stdout,直白

那為何file會變成空的?內容都不見了!?
Q1.1 因為cat偵測到這件事情,所以直接跳出,當然輸出是空白(用echo $?檢查)
Q1.2 答案或許出乎意料的簡單,shell通常先處理output,再來處理input  :)~ 所以讀入空白,放到file,跟著讀進空白檔案
Q1.3 因為輸出後再讀入

小小一個簡單的IO redirection就可以把人搞死orz,雖然說好像沒有很重要,但是惡魔往往藏在細節內

2013年1月11日

vim取得目前的檔案名稱

在command mode,簡單的顯示出來
:echo @%
把檔案名稱寫入檔案內
:put =expand('%:p')
:put =expand('#:p')

參考資料:
http://vim.wikia.com/wiki/Get_the_name_of_the_current_file

vim字元自動補齊

使用的是inoremap
使用方式是

" 補齊括弧
" 語法
" inoremap  triger_char  mapping_str
" 映射指令     觸發字元     映射字串
"
" 註: 為向右鍵字元

inoremap ( ()  "小括號補齊,並將輸入游標左移一個字元
inoremap [ []  "中括號補齊,並將輸入游標左移一個字元
inoremap { {}  "大括號補齊,並將輸入游標左移一個字元
inoremap ' ''  "單引號補齊,並將輸入游標左移一個字元
inoremap " ""  "雙引號補齊,並將輸入游標左移一個字元
加上最後的<LEFT>是使輸入的地方保持在兩個符號中間 i表示insert mode其實還有command mode的cnoremap以及visual mode的vnoremap
P.S. 在文章內的<LEFT>全部被blogger吃掉了
參考資料:
http://milk4candy.wordpress.com/2010/12/28/vim-vim%E4%B8%AD%E8%A8%AD%E5%AE%9A%E6%8B%AC%E5%BC%A7%E7%9A%84%E8%87%AA%E5%8B%95%E8%A3%9C%E9%BD%8A/

2013年1月4日

grub指令手動開機

最近在解救一台VM,因為VM在更新的時候,電源突然跳電,導致開機的時候就進入了grub模式,無法自動開機,詳細的原因為我也不知道為何,只好使用grub指令來手動載入開機程序,其實這個過程跟嵌入式系統差不多
首先打入ls (hd,然後按鍵,系統就會把它能夠辨識partition的檔案系統列出來
如果不確定哪個partition是root,就把代號補齊,列出底下的檔案,應該就可以辨識了
知道root directory在哪個partition,接下來就是找出kernel,比方說
linux (hd0,1)/vmlinuz root=/dev/sda1
跟著自行啟動initrd
initrd (hd0,1)/initrd.img
最後打下boot
幸運的話,就可以開始啟動了,跟著就先備份需要的檔案,過程中有看到ubuntu嘗試在修正一些錯誤,不過那已經超過dmesg的範圍,且跳得有點快,所以就算了,也不知道到底哪個環節出錯

2013年1月2日

ubuntu萬年語言bug

說萬年是誇張的講法,不過印象從9.04好像就開始有這個問題,也就是安裝完畢之後,無法套用中文環境,即使安裝了中文環境

解法,首先,先安裝中文套件(language support=>Install or remove languages)

其次可能還是無法選擇繁體中文,但是接下來改變方法是這樣
先選擇region format,改成中文,接著進入"System Settings"=>"User Accounts",將使用者語言也改成中文
 這樣重新登入後就可以看到中文了

如果還不滿意,因為登入畫面還不是中文,修改/etc/default/locale檔案,將LANG變數變成zh_TW.UTF-8,完成

原理:
ubuntu語系判斷主要兩個檔案/etc/default/locale~/.pam_environment,手動修改這兩個檔案可以直接跳過GUI畫面,更進一步整個ubuntu讀取設定流程是


system level(如果不是用bash shell,中間config檔案很可能會被忽略):
/etc/profile:在登錄時,操作系統定製用戶環境時使用的第一個文件,此文件為系統的每個用戶設置環境信息,當用戶第一次登錄 時,該文件被執行。這個文件一般就是調用/etc/bash.bashrc文件。
/etc/bash.bashrc:系統級的bashrc文件。
/etc/environment:在登錄時操作系統使用的第二個文件,系統在讀取你自己的profile前,設置環境文件的環境變量。

User level(如果不是用bash shell,中間兩個config檔案相當會被忽略):
~/.profile:每個用戶都可使用該文件輸入專用於自己使用的shell信息,當用戶登錄時,該文件僅僅執行一次!默認情況下,他設 置一些環境變量,執行用戶的.bashrc文件。這裡是推薦放置個人設置的地方
~/.bashrc:該文件包含專用於你的bash shell的bash信息,當登錄時以及每次打開新的shell時,該該文件被讀取。不推薦放到這兒,因為每開一個shell,這個文件會讀取一次,效率 上講不好。
~/.bash_profile or ~./bash_login :不推薦使用這個,這些不會影響圖形界面。而且.bash_profile優先級比bash_login髙。當它們存在時,登錄shell啟動時會讀取它 們。
~/.pam_environment :用戶級的環境變量設置文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