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軟體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軟體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3年1月4日

grub指令手動開機

最近在解救一台VM,因為VM在更新的時候,電源突然跳電,導致開機的時候就進入了grub模式,無法自動開機,詳細的原因為我也不知道為何,只好使用grub指令來手動載入開機程序,其實這個過程跟嵌入式系統差不多
首先打入ls (hd,然後按鍵,系統就會把它能夠辨識partition的檔案系統列出來
如果不確定哪個partition是root,就把代號補齊,列出底下的檔案,應該就可以辨識了
知道root directory在哪個partition,接下來就是找出kernel,比方說
linux (hd0,1)/vmlinuz root=/dev/sda1
跟著自行啟動initrd
initrd (hd0,1)/initrd.img
最後打下boot
幸運的話,就可以開始啟動了,跟著就先備份需要的檔案,過程中有看到ubuntu嘗試在修正一些錯誤,不過那已經超過dmesg的範圍,且跳得有點快,所以就算了,也不知道到底哪個環節出錯

2012年12月25日

老問題mount iso file

紀錄一下老問題,由於linux設計哲學的緣故,一般使用者不能mount iso檔案到FS上的
所以底下大多數必須具有root權限
指令
mount /iso/ubuntu.iso /home/user/ISO/ -t iso9660 -o loop
軟體
gmountiso跟AcetoneISO2

conky -- the system monitor

一個system monitor的小工具,安裝conky-all, hddtemp, lm-sensors
後面兩者是為了收集資料的套件,conky其實只是收集這些資料,並且呈現在桌面上
安裝完畢後先執行 sensors-detect,他會掃描硬體系統,並且作一些設定

基本的設定可以在這裡找到
https://help.ubuntu.com/community/SettingUpConky

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一些現成的.conkyrc設定,執行起來如下圖


2012年12月23日

在Ubuntu 12.04安裝JDK

http://akbarahmed.com/2012/06/22/install-java-jdk-6-0-update-26-on-ubuntu-12-04-lts/
直接看人家怎樣作吧,可以多時容納多個版本的JDK

2012年5月9日

電路圖繪製軟體

http://fritzing.org/download/
感覺還不錯用,解開後直接執行就可以了

2012年3月8日

使用wpa_supplicant指令上網

看名稱WPA請求(supplicant)似乎適合呼邏輯,雖然個人認為不大直覺
首先確定ifconfig wlan0 up有起來(用ifconfig確定即可)
wpa_passphrase essid password>wpa.conf
這裡是將essid跟password填寫入一個設定檔案,因為編碼過後的密碼長度不是一般人背得下來的(如果有本事背出超過30個字元的人應該可以不必XD)
wpa_supplicant -BDwext -iwlan0 -cwpa.conf
-BD表示driver的type,一般使用wext (linux wireless extension)就可以了-c後面接著設定檔案的參數
dhclient wlan0
一般就是執行DHCP的client端獲取IP

另外如果喜歡互動是的介面有wpa_cli直接用一些指令的方式來溝通

P.S.如果不知道essid,可以用iwlist wlan0 scanning,他會列出附近少描到的AP ID
參考資料: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WPA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Wpa_supplicant
http://hostap.epitest.fi/wpa_supplicant/
http://www.joecen.com/2007/10/26/linux-wireless-setting/
http://mysuperbaby.iteye.com/blog/1405729
http://ninitsai0206.blogspot.com/2010/11/using-wpacli-setting-wifi.html

2012年3月7日

emacs編輯器

unix/linux底下的兩大console model編輯器,就是vi/vim與emacs,兩者各有支持者,好壞就不說,只是一直使用vim的我,最近在看到人家介紹emacs,實在想給他試用一下,再說說我個人的感覺

如果熟知vim,大致上他就兩種mode,一種insert,一種command model
相對於command model是emacs主要使用兩種組合鍵
C+k control key加上k
M+k meta key加上k
control key大概稍微看過鍵盤的人都知道,問題在於meta key,其實meta key有三種esc, alt, edit,最范用的是esc,但是我覺得alt最方便(但是在x-win會跟系統menu衝突),edit則是少數鍵盤才有的key
另外一個好處是跟壞處是,emacs有許多版本,如果預設安裝emacs,ubuntu會安裝x-win,可是我不喜歡,我想安裝console mode版本,也有名為emacs-nox,真夠簡潔XD,不過問題又來了,他會跟x-win版本衝突,所以必須要移除?好處是,他開啟的時候有中文的文件,vim幾乎都是英文的樣子(我遙遠的記憶,不知道現在翻譯完畢沒有!?)

在紀錄指令之前,我先說一下,對於meta key我實在很不欣賞,不管是vim或者emacs,我覺得esc按鍵離手很遠,用小指頻繁的去點,對手部是一個負擔,偏偏vim或者emacs都要用到orz

游標移動
C+v 下一頁
M+v 上一頁
C+l 刷新螢幕
C+p 向上
C+n 向下
C+f 向右
C+b 向左
M+f 向右一個word
M+b 向左一個word
C+a 一行開頭(home)
C+e 一行結尾(end)
M+a 句子開頭
M+b 句子結尾
參數模式
C+u 8 C+v 表示向下移動八行
C+u通常用來接受參數
編輯
直接輸入就是插入

    刪除游標所在的 前一個字元
C-d          刪除游標所在的 後一個字元
M-   刪除游標所在的 前一個字
M-d          刪除游標所在的 後一個字
C-k          刪除從游標所在到「行尾」間的字元
M-k          刪除從游標所在到「句尾」間的字元
C+x u 取消(undo)

Buffer操作
每個emacs的編輯視窗叫做buffer
C+x C+f 開啟檔案,意思是find
C+x C+b 表示列出所有buffer
C+x 1 (數字1)表示關閉其他buffer,只留下目前這個
C+x C+s save buffer
C+x k kill buffer
C-x C-c  離開 Emacs。

以上總結一下emacs tutorial一半的內容

2012年3月4日

bash shell script兩三事 (1)

#!念作sharp(#) bang(!)
bash -v test.sh
可以檢查shell script的syntax(語法)
bash -x test.sh
可以trace shell script
shopt -a -o nounset
強制變數一定要宣告之後才可以用

將指令結果存入變數的命令替換功能
舊的: `ls`
新的: $(ls)

2012年2月6日

20常用系統監測指令/程式

#1: top - Process Activity Command
#2: vmstat - System Activity, Hardware and System Information
#3: w - Find Out Who Is Logged on And What They Are Doing
#4: uptime - Tell How Long The System Has Been Running
#5: ps - Displays The Processes
#6: free - Memory Usage
#7: iostat - Average CPU Load, Disk Activity
#8: sar - Collect and Report System Activity
#9: mpstat - Multiprocessor Usage
#10: pmap - Process Memory Usage
#11 and #12: netstat and ss - Network Statistics
#13: iptraf - Real-time Network Statistics
#14: tcpdump - Detailed Network Traffic Analysis
#15: strace - System Calls
#16: /Proc file system - Various Kernel Statistics
17#: Nagios - Server And Network Monitoring
18#: Cacti - Web-based Monitoring Tool
#19: KDE System Guard - Real-time Systems Reporting and Graphing
#20: Gnome System Monitor - Real-time Systems Reporting and Graphing

前面15個大體上來說都是command mode,16則是虛擬執行系統,裡面的資料很多是臨時的,直接用cat抓出來看就是,後面則是GUI或者web的程式

參考資料
http://www.cyberciti.biz/tips/top-linux-monitoring-tools.html

2011年6月27日

screen shut軟體

今天發現0.87.2已經可以在抓圖之後作修改了,真是個好消息阿,以前只能抓圖,要修改圖片上的資訊通常還要開其他的繪圖軟體,現在可以直接修改真的方便多了阿!!!!!!

byobu terminal

不知道怎麼的,在選單內就多了這個terminal,我就把他打開來看看,一看發現他根本就是一個screen設計的terminal啦,不過設定好了好一些東西,讓人使用起來方便許多,大多的screen指令可以直接套用到這裡,底下是一些快速鍵
F2 創建新的窗口    
F3 回到先前窗口
F4:跳到下一個窗口    
F5 重新加載文件
F6 釋放該次對話    
F7 進入 複製/回滾模式
F8 重新命名一個窗口

關閉就直接使用ctrl+a, k來刪除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