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6月14日

鳥哥筆記-Lesson 1

要安裝Linux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目的,以我個人來說就是當一些簡單的server,以充作開發環境,順便當作Desktop,我並沒有太多多餘的電腦可以拿來架設server,Distribution挑上Ubuntu,他是Debian base的系統,對於他的套件維護系統,我向來是相當讚賞(以前Linux安裝軟體,可是會被套件的相依性煩死的~呵呵),硬體就不用太計較,一般的桌上型電腦都可以吃阿

要安裝,首先我覺得最難的部份就是硬碟分割囉,在分割之前,要先認識一下各個硬體在Linux底下的代號

裝置代號
IDE硬碟
/dev/hd[a-d](大概是因為IDE一般只有連接四個裝置吧)
SCSI設備/dev/sd[a-p](SATA硬碟也算是這一種)
USB設備
/dev/sd[a-p](同上)
CDROM/dev/cdrom
軟碟機/dev/fd[0-1](應該比較少人在用了吧)
印表機/dev/lp[0-2]
滑鼠
/dev/mouse
磁帶機/dev/ht0(IDE介面)
/dev/st0(SCSI介面)

再來就是建立分割區囉,如何使用一些分割工具,就請見鳥哥的網站說明,如果是使用Ubuntu內建的分割程式也方便,重要是要如何分割囉,一般最少要有/(名稱是root)跟swap兩種分割,swap就是虛擬記憶體的空間,因為一般來說,只要記憶體不足,你就需要使用到它,另外/就表示是OS放置的地方囉~
如果以入門的人,當然只要這樣就可以,可是如果說要當Server之類,就要有別的切割方式,狀況有點類似在安裝M$ OS,這種安裝方式,就是整體只有一個C槽,程式跟資料全部放在一起,哪天OS毀了(中毒或者其他),你要從新安裝,那就辛苦囉,要整個format,在那之前還要備份哩,如果分成C,D兩顆,把資料放在D,程式跟OS放在C那就好一點,重新安裝完畢,對D做掃毒的動作就好,不用重新額外被分,當然Linux本來就有這樣的設計

我們來看一些常用的分割區
/(一定要有,就是放OS主要的地方)
/boot(放置kernel image的地方,在某些原因的時候,你必須要有這個,空間不用太大1G就很多了)
/var(如果安裝server,這個就很重要囉,你每天紀錄的log跟一些mail預設是放在這裡)
/home(使用者的空間,一般你個人的文件啦、網頁、照片都放這裡,所以這會是很大的一塊)
swap(一般要求是記憶體的兩倍,實際上,應該2G就很多了,如果特殊用途就另外)

如果只有/,那就是所有的/home,/var,/boot都是分享/的空間,一方面效能比較不好,另外一方面資料會混雜,效能是因為分割的話,讀寫臂可以快速移動到該分割區,資料也比較集中,資料混雜的問題如前面說的

基本上如鳥哥所說的,要注意一點就是,Linux只有允許四個Primary,也就是四個槽,你要額外在加上去的話,要先劃分extended在分成數個logic,也就是一般只會達到三個Primary一個extended,一個extended可以分成數個logic,如果把Primary都佔用光光,那麼以後要新增硬碟會有些麻煩喔~~另外可以用fdisk來觀看partition table

至於接下來安裝的一些選項就掠過不說(抱歉,這是我個人筆記,所以我只是針對我比較覺得要注意或者值得留意的記下,像是FS的問題我就不探討,請上鳥哥網站去看),最後所有distribution幾乎會安裝多重開機程式,不管是lilo或者grub也好,都是很方便的

下一個課程再來探討開機程序的過程

沒有留言: